時值業者看好2021年Mini LED市場商機之時,繼首爾半導體(Seoul Semiconductor; SSC)的美國專利訴訟案後,據報導,中國LED龍頭廠商三安光電於2020年9月3日向湖南省長沙市中級人民法院控告產業二哥華燦光電及旗下公司,侵犯其兩件中國發明專利申請號 201210286901.2 與02142952.9,成為首度中國LED產業的專利訴訟爭霸戰。
筆者以Patentcloud的Patent Search系統的申請歷程資訊得知該2件訴訟專利的原始專利權人為SHARP CORP,該專利於2019年1月15日由SHARP公司讓與廈門三安光電有限公司。而專利技術主要為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及其製造方法,解決高溫或大電流下驅動時發光效率的劣化問題;以及化合物半導體發光元件晶片的疊層方向上的晶片厚度以及在晶片頂面和底面處的反射率,其中化合物半導體發光元件層疊在半透明基板上。
進一步以專利組合分析系統-Due Diligence分析該專利佈局主要區域為美國、日本、中國與台灣(如圖一所示)。
其次分析該專利品質價值,皆具A等級以上品質與價值(如圖二所示)。
因此,由Due Diligence分析可知原告三安對被告華燦提訴的2件專利皆是繼受取得專利,並且提起訴訟專利應具備至少A等級的品質與價值。除此之外,由此專利訴訟案亦可觀之,過去中國LED廠商以市場價格競爭逐漸轉變為以智慧財產權捍衛其市場地位,台灣LED廠商應借鏡國外廠商的商業模式,應從擔心大厰的專利訴訟突襲化被動為主動的於研發階段藉由專利檢索(Patent Search)與專利資料庫(Patent Vault)建立完善的專利生命週期管理(Patent Life Cycle Management),協同外部專業機構定期關注主要競爭者產業與專利動態資訊。
然而,不論是原告或被告,面對專利訴訟首當其衝應有一便捷的專利品質洞察解決方案系統(Quality Insights),快速檢視與確認該訴訟專利是否有具有強而有力的潛在前案證據;或協同外部專業機構分析訴訟專利在各國專利家族權利範圍的差異性,掌握各國審查過程的前案證據,若能在最短時間掌握有效無效證據將影響專利訴訟成敗關鍵。
因此,此訴訟案後續演變殊值業者持續關注,尤其從事LED上游磊晶、晶粒廠商,除中國專利外,亦需注意三安光電是否會以同家族他國專利在其他國家或是對華燦光電的台灣客戶發動訴訟等整體Mini LED產業動態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