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風險管理機制,從認知、識別到因應、控管風險

November 14th, 2022 ‧ 5 min read

在企業開發產品時,通常需思考產品可能面臨的各種風險,例如產品設計風險、產品品質風險、產品推出時機風險和產品市場定位風險等。除此之外,專利風險亦是企業在產品開發階段中不可輕易忽視的風險。若是忽視專利風險,不只會影響產品原本預期能從客戶和市場上所獲取的收益,也可能造成產品的營運不自由,甚至可能影響企業日後的經營。

有產品產銷就可能有潛在的專利風險

過往經常在專利權人來主張權利後,企業才知曉有此專利風險的存在,並隨之啟動相應的專利風險因應機制,對企業來說,專利風險似乎是一個無法預知的意外事件。然而,其實只要存在「有產品產銷就可能有潛在的專利風險」的認知,並提前展開相應的行動,就可以讓大部分無法預知的意外事件,變得可預期、可控管、可提前因應,讓專利風險因應機制,轉變成專利風險管理機制。

圖1、專利風險管理執行時機

 

從認知、識別風險到因應、控管風險

概括來說,專利風險管理機制可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1. 認知風險:企業在此階段需認知所面臨的風險類型,例如是專利侵權風險,或是專利布局風險。此外,亦需認知各種專利風險類型對相關營運功能所造成的影響,例如產品被禁止進口,被迫直接退出特定區域市場,或是專利申請案因不具新穎性或進步性而無法獲證等各種影響。
  2. 識別風險:企業在此階段可根據產業競爭合作實況,界定專利風險調查範圍,並藉由檢索、分類產品所涉及的相關專利後,篩選出與產品高關聯,以及對產品有高風險的專利,再進一步分析比對高風險專利權利項與產品之間的關係,以識別出產品所涉及的專利風險。
  3. 因應風險:企業在此階段可先評估法律面、技術面、商業面相關專利風險因應方案的可行性、成本與效益,並在擇定方案後安排資源與人員具體落實。以法律面來說,可採取分析專利是否不具專利性或不可實施等因應方案。以技術面來說,可採取進行迴避設計或使用替代技術等因應方案。以商業面來說,可採取調整產銷區域或轉嫁供應商等因應方案。
  4. 控管風險:企業在此階段可根據產業及市場動態競爭關係,以及產品的實際銷售區域規劃,來調整專利風險調查範圍,並持續監控高關聯專利的法律狀態,確認專利風險存續與否,以及對產品的影響範圍。
專利風險管理機制需融合營運流程

企業在進行專利風險管理時,各部門人員除需認知每個營運功能所涉及的專利風險類型與影響程度外,還需將專利風險管理機制融合進營運流程,由專職組織、人員以及外部專業夥伴負責協同組織各部門,執行識別風險、因應風險與控管風險作業。並應同時搭配專業方法、工具及系統,來建置、維護自己專屬的專利資料庫,以監控產品技術組合所涉及的專利風險。

圖2、專利風險管理機制

 

🔎如欲了解更多訊息,或與作者聯繫,請填寫以下表單,世博將儘速回覆。

沈 彥良

副總經理

現為世博科技顧問公司副總經理,曾先後任職於統寶光電的LTPS面板產品開發部門,以及群創光電、鴻海的智權部門,並曾擔任MMOT 經濟部跨領域科技管理研習班講師。

發布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 Email 地址不會公開。

世博科技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世博國際專利商標事務所

Copyright © 2022 WISPRO. All Rights Reserved